常春常春 – 2012年4月18日週三 台北標準時間下午5:14

看臉色就知道健康狀況,有人說:「面色紅潤萬人迷」,大家都希望擁有元氣滿滿的好氣色。除了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外,最關鍵的就是「飲食」了。



好營養,養出好臉色
鐵質能使人氣色好,主要是因為人體內製造血紅素、紅血球,以及輸送氧氣、產生熱量,都需要鐵質。

有的女性看起來臉紅紅、氣色紅潤,有的人卻是臉色蒼白,看起來沒有血色,就如「白素真」,有人會誤以為只是氣溫低惹的禍,以為只要多喝熱茶、熱湯,臉色不佳的情況可以全部改善。其實,等到溫熱食物隨著時間逐漸被消化吸收之後,上述情況又會再度發生,只好出門前在臉上多抹一點腮紅,讓氣色看起來紅潤一點,但是,卸妝之後的臉色依然蒼白嚇人。

除此之外,有的女性在生理期時,臉色比較蠟黃且皮膚顯得乾燥,甚至容易頭暈目眩,有的女性則完全不受影響,為什麼同樣是女人,臉色上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刻意減重、偏食,氣色差 首先必須先了解女性氣色不佳的原因為何?亞東醫院營養師王昱鈞表示,氣色不好的原因包括熱量不夠,不能滿足人體每日最基本需求的熱量;還有缺少造血所需要的鐵質,尤其在人生幾個重要的階段缺鐵,不但影響氣色,還有可能造成缺血性貧血等疾病。以及因為刻意減重、偏食,或習慣速食的人,也容易因營養不均衡,導致影響氣色;另外,在經期間短時間內失血過多,也會使臉色看起來蒼白較無血色。

許多人容易忽略熱量攝取的重要性,依照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每日飲食指南,女性一天熱量攝取要達到1400大卡以上,男性則是要1800大卡以上,有的人為了維持窈窕身材,於是刻意控制飲食,例如以代餐取代正餐,以輕食取代均衡食飲食,以達到減重目的,但是,因為控制體重,往往每天熱量攝取不夠,就像是「電力不足」,不可能發光、發熱的道理一樣。

正因為熱量攝取不夠,所以更別提能夠攝取到兼顧好氣色的營養素。要維持好氣色,重要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鐵、鈣、維生素B群等。不過,在適度補充這一些對氣色有幫助的營養素時,也有一些禁忌要注意,以免產生營養素抵消作用,還有在某一些人生階段也有攝取的差異。

鐵質,攝取夠了嗎? 鐵質能使人氣色好,主要是因為人體內製造血紅素、紅血球,以及輸送氧氣、產生熱量,都需要鐵質。一旦缺鐵,如血液大量流失時,血紅素運送養分、氧氣的功能就會變差,容易出現貧血、臉色蒼白、疲倦、缺乏體力、抵抗力減弱的情形,甚至會影響記憶力、學習力。女性在經期間,因為血液快速且大量流失,相對鐵質也會跟著流失,於是容易出現貧血、臉色蒼白的情形。

到底鐵質該如何攝取才足夠?在青春期之前,男女生的鐵質建議攝取量均為每天10毫克,至於19至50歲停經前的婦女,因生理週期需要,攝取量提高為一天15毫克,更年期後再下降至10毫克。對於鐵質需求最大的時期是從懷孕第3期到哺乳期,因胎兒成長和分泌母乳會消耗大量的鐵,所以每天要攝取45毫克的鐵才足以應付。懷孕婦女若缺鐵,則會增加早產、新生兒出生體重偏低的機率。長期缺鐵也會影響孩子日後智力發展、運動與語言方面的發展。

在這些鐵質需求量增加的情況下,人體會先利用原本儲存在體內的鐵質來供應,但是若飲食中的鐵質補充跟不上消耗量時,便會使體內儲存的鐵質逐漸減少,當鐵質存量嚴重耗竭時,血紅素的產生便會減少,至血紅素的濃度降至正常值以下時,便發生缺鐵性貧血。 

哪些食物含有豐富的鐵質?一般來說,顏色愈深的食物,鐵質的含量愈高,其中又以動物性來源的鐵質較容易為人體吸收。例如紅肉的鐵質比白肉豐富,動物肝臟、瘦肉、豬血、深綠色蔬菜、全榖類、堅果、桂圓、櫻桃、紅鳳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鐵質。



怎麼吃,鐵質好吸收?
攝取鐵質時也有一些禁忌要注意,首先認清會妨礙鐵質吸收的營養素包括鈣、單寧酸、植酸、草酸以及纖維質。同時攝取含有高鈣和高鐵的食物,反而會讓鈣與鐵的吸收率減半,所以想要補充鐵質,最好與攝取牛奶的時間區隔。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後沉澱,使得鐵質無法被吸收。單寧酸多存在於檳榔、茶、柿子、葡萄皮、石榴、梨、山楂、紅覆盆子、藍莓、蔓越莓、番茄、紅 (葡萄) 酒等。所以,建議喜歡喝茶與咖啡等人,最好不要緊接在餐後喝,因為這兩種飲料都含有單寧酸的成分,根據了解,一杯茶會降低64%的鐵質吸收率,而一杯咖啡則會降低39%鐵質吸收率。 



至於植酸、草酸與纖維質也會和鐵質結合,降低鐵的吸收率。植酸常存在於全穀類、豆類、核果類及種子中,能與鐵質結合,大幅降低鐵質的吸收。曾經有瑞士的學者研究黃豆分離蛋白時,將其中所含植酸完全除去時,發現鐵質的吸收可以增加4~5倍。因此,他們提出飲食中的植酸攝取量要降到每餐小於10毫克以下時,才能使鐵質吸收不受影響。草酸高的蔬菜如菠菜、甜菜、蘆筍,不宜和富含鐵質的食物一起吃。而全穀類、豆類、核果類及種子中則富含纖維質,一般被認為也會對鐵質的吸收造成不利的影響。

如何才能不影響鐵質吸收率?王昱鈞營養師表示,不妨在攝取鐵質食物的同時,也一併攝取維生素C高的食物,例如柳橙、奇異果等,以便幫助吸收,因為維生素C能提高體內鐵質的吸收率達2~3倍。 

所以吃完牛肉之後,記得吃一點柳丁或芭樂,可抓住鐵質不流失,也可於烹調時加入高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青椒炒牛肉絲,便是一個美味又不失營養的配搭。如果是素食者,不妨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草莓、綠花椰菜、小松菜,也能提高非血基質鐵的吸收利用。



維生素B群,讓你氣色佳

維生素對於經期中的女性是相當重要的營養素,主要是因其中的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造血功能,促進紅血球的形成與再生,對於補充流失的血液是相當重要的,同時還可預防貧血的情形發生,讓你氣色佳、精神好。

此外,如果刻意節食、偏食和經常吃速食的人,因為營養不均衡,相對的,也會使鐵質的攝取量不足。要徹底改善貧血,必須從正確的飲食方式做起,包括三餐規律、不偏食、不要過度節食,尤其早餐一定要吃;外食族更要注意營養均衡,少吃加工品,多吃新鮮的食物。

補對了,自然好臉色
月經來之前,要「活血化瘀」,月經來之後要以「補血、補氣」為主。再依個人體質搭配使用藥材或藥飲,自然可以有好氣色。

醫師,為什麼我的臉色看起來蒼白沒有血色,甚至皮膚顯得乾燥不夠滋潤,有時會頭暈目眩、疲倦,感覺很困擾。」在中醫門診中,經常會碰到類似症狀的患者求診,希望中醫師能夠透過傳統調理方式,來改善這一些問題。



中醫理論認為,氣色看起來蒼白,不夠紅潤,或是皮膚不是白裡透紅,或是頭髮在短時間之內變白,多半是反映了人體內在的健康狀況出了問題。因此,若身體內臟腑經絡功能皆正常,氣血自然充盛,則外在即為面色紅潤、皮膚細膩光滑顯現;相對的,若臟腑功能與氣血失調,氣色自然蠟黃、黯沉,甚至在臉上會出現斑點、斑塊。 

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睡眠品質不佳,或是女性經期不順等原因,就容易導致體質失調,可以透過中醫調理獲得緩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表示,針對不同體質有不同的調理方法,且體質是因人、因環境而異,需透過專業的中醫師諮詢、確診,才能對症下藥。補對了,氣色要紅潤就不是問題;否則診斷錯誤,或使用錯誤方式調理,有可能造成「火上加油」的反效果,補過了頭,也不是一件好事。

補血要看個別體質 血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之一,它內養臟腑,外濡皮毛筋骨,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使目能視、腳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血的功能。但是,補血要補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才能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理。中醫認為常見的失衡體質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血虛型」、「氣虛型」與「血瘀型」:

血虛型 經常臉色蒼白或蠟黃、唇色與指甲淡白、容易頭暈目眩,還有月經量較少。血虛型的人主要是身體缺血,或是缺少造血的元素,所以要補充一點造血的食物。 中醫上說:「氣血同源」,調理時會從補血、補氣,以及增加身體對營養的吸收能力著手。建議的中藥材包括當歸、熟地、何首烏、枸杞、龍眼肉、四物湯等,對血虛體質很有幫助。平日也可以喝些具有補血功效的四物湯,加人參、黃耆,以及可補脾胃之氣的四君子湯,以改善消化及吸收功能、增加營養吸收、刺激骨髓造血,也有促進紅血球生成的作用。或是也可以選擇「耆歸棗膠湯」、「桂圓蓮子紅棗粥」等藥膳。

雖然中藥黃耆補氣,紅棗補脾益胃、益氣生津,枸杞也能補血補氣、明目,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 但是,如果正好月經來潮期間,或是感覺有感冒、肝火旺、上火,或有發炎現象,都必須暫停食用。  氣虛型 因臟腑機能減退而表現出一些症狀,包括看起來面色黯沉、疲倦嗜睡、氣短懶言、易出汗、怕冷、易感冒、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或便溏、舌質淡、脈虛無力、頭暈目眩等。適合補氣藥材如人參、黨參、黃耆、山藥、白朮、茯苓、甘草、大棗等。建議不妨食用「參苓朮藥飲」或是「耆精紅棗湯」。氣虛型體質的婦女,平時應該少提重物,少久站;多食瘦肉、雞蛋、鱈魚、鮭魚、豬心等營養高的食物。  血瘀型 比較怕冷,比較容易疲勞,可見於營養不良、急慢性出血、月經崩漏等。尤其月經來時血塊較多,甚至在經期將近與經期來臨期間,小腹有疼痛感,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經前症候群」,出現不明的痠痛感,主要就是因為身體的氣血循環不良,全部瘀積在某些點上,因此才會導致血塊多、痠痛等症狀。

血瘀型的人需要活血去瘀,才能揮別臉色暗沉。中醫會以活血的藥材讓氣血暢通,氣色自然就會紅潤亮白起來。這類型的藥材比較多作加入料理食材使用,像是紅花、王不留行、丹參、桃仁、黑木耳入菜為多。

中醫還有丹參「入心」,具活血去瘀、補血生新的作用,也是不錯活血化瘀的中藥,通常被廣泛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因此,有利高血壓、冠心病及高血糖症狀的預防及輔助保健。但是,懷孕婦女使用丹參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 認識三種不同體質差異,總結一個中醫調理重點,即月經來之前,要「活血化瘀」,月經來之後要以「補血、補氣」為主。再依上述建議的藥材或藥飲來搭配使用,自然可以還給自己一個好氣色。

經期結束,服四物7~10天 不過,現代人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中醫調理,於是選擇比較方便的方式來補充,這也使得目前市場上出現許多強調具有「調血補氣」成分的飲品,如四物雞精、玫瑰四物飲、蔓越莓四物鐵、覆盆莓四物飲、青木瓜四物飲等。根據市場反應,這一些飲品目前在市場上頗為暢銷,主要就是鎖定比較忙碌的上班族,輕輕鬆鬆透過一瓶飲品,在經期前後進行調理。

這一些複方的「四物湯」主要即由當歸、川芎、芍藥、地黃等四物所組成,喝對了能讓氣色變佳,但是也要小心,喝錯了可能會出現反效果喔。吳建東表示,補充四物對於血虛的人來說,有不錯的調理效果,但是也不宜完全以四物成分取代,最好以四物為基底,再搭配其他中藥材,如當歸、熟地、何首烏、枸杞、龍眼肉等,達到比較均衡攝取的模式,對血虛體質的人造血、補充營養,都有一定的幫助。

另一個迷思是不宜一年365天每天都喝四物,一般來說,如果是單純要生理期後調理身體的話,通常是經期結束之後,服用四物7~10天就可以;如果有其他症狀,如貧血、疲倦,或是發育期要促進胸部發育,則需依照體質差異,以及生理週期來進一步調理。更重要的是,不要自行調配中藥材來使用,一定要先看中醫師,再由中醫師來診斷該服用什麼藥材與藥膳,才是照顧好氣色的良方。 

Pure Nectar❤嗨!咪咪《3瓶499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999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