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氣酷熱,常見人手一杯冰冰涼涼的珍珠奶茶手搖飲,痛快狂飲下肚,以為可以馬上消暑解渴。其實,看在減重名醫眼裡,不禁膽顫心驚,提醒一整個夏天如果每天都靠手搖飲來抗暑,除了體重會大幅飆升之外,還有可能累積過多體脂肪,而體脂肪可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值得注意的是,內臟脂肪不消除,日後就有可能釀成脂肪肝!
體脂肪分為:皮下脂肪、內臟脂肪
無論是皮下脂肪或內臟脂肪,都是人體儲存能量的地方。皮下脂肪影響的是外觀身型,像是出現蘋果肌、小腹婆等,女性因為賀爾蒙的關係,比男性容易有皮下脂肪;至於內臟脂肪,則主要是分布在臟器周圍,功能在於保護器官,但是一旦內臟脂肪過多,卻會對健康帶來危害,尤其是引起包括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臟病等風險因子!而男性也是因為賀爾蒙的關係,比起女生容易有內臟脂肪的困擾;不過,女生在停經後,因為雌激素下降,也逐漸開始容易累積內臟脂肪,成為好發的族群。
內臟脂肪也常見分布在腹部周圍,一般腹部在腹膜底層,為了保護內臟的安全,解剖上就有比其他器官具有較多的脂肪層,而因為地心引力的因素,一些游離的脂肪就會往下留存在腹部位置。所以,要消除小腹,看起來腹部平坦,必需同時甩掉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容易被忽略的是,內臟脂肪可是來得快、但卻是不容易分解的脂肪,並且經常是吃出來的!
內臟脂肪是吃出來的?導致內臟脂肪增多有3大元凶
哪一些食物是導致內臟脂肪增多的元凶呢?台灣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常務理事暨減重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主要有3大殺手包括:精緻碳水化合物、含糖手搖飲料、酒精。東方人以米食為主,因此從飲食流量記錄表中發現國人攝取澱粉(醣份)的日平均量,都超過三大營養素的正常60%上限,而澱粉的來源又以含果果糖成分的飲料及點心居多。
含糖手搖飲料多含有玉米果糖,喝多造成肝臟負擔,加重形成脂肪肝
一些市售的手搖飲料許多都含有玉米果糖,此種原物料來源,因成本考量,大部分是從基因改造玉米加工成果糖,取代價位較高的天然蔗糖。含糖手搖飲當中,經常可見含有玉米果糖,因為只能在肝臟代謝,於是因為果糖攝取太多,而造成肝臟一大負擔,於是加重形成脂肪肝。
而在美國醫學雜誌(JAMA)的一項研究報告也顯示,老鼠餵食玉米果糖後,經核磁共振檢測發現,其在下視丘的飽食中樞的血流量和餵食葡萄糖比較,並沒有產生明顯變化,這表示其飽足感閾值上升,而不容易有飽足感預警作用。而從生化之機轉來看,過多的果糖會在肝臟囤積,而產生三甘油脂,進而形成臨床所謂的脂肪肝。
還有手搖飲當中所含的果糖,因為只能在肝臟代謝,於是因為果糖攝取太多,而造成肝臟一大負擔,於是加重形成脂肪肝。此外,男性飲酒比率比女性高,而比較容易發生內臟脂肪的年齡,一般分布在50到65歲之間。
總之,過多的精緻澱粉與含糖的飲料,以及過多的酒精等,很容易經克列氏循環把多餘的精緻澱粉類轉變成三甘油脂,而囤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甚至囤積在腹部,形成鮪魚肚、啤酒肚等。
有脂肪肝應該擔心嗎?脂肪肝的下一步就和肝癌有關聯性!
有脂肪肝應該令人擔心嗎?劉伯恩醫師表示,一般適量的脂肪,對人體的代謝是有正面的幫助,但是,過多脂肪就會引起脂肪肝等病變狀態,最常見的就「脂肪包肝」,久而久之就會有脂肪肝的疑慮。而一旦有脂肪肝的存在,就容易產生胰島素抗耐性型的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三高症候群、缺氧症候群,甚至更驚人的是,脂肪肝的下一步就離肝癌不遠了!
赤藻糖醇有助遠離脂肪肝?醫師:幾乎沒有熱量,可作為醣類替代品選擇
坊間有一說:「赤藻糖醇有助遠離脂肪肝。」是真的嗎?劉伯恩醫師表示,赤藻糖醇也稱赤蘚醇,存在於許多水果(例如:葡萄、梨子、橘科類水果等)中;此外,發酵食品(例如:醬油、味噌、清酒等)也會產生天然的赤藻糖醇,屬於植物性甜味劑(代糖),現在多作為食品添加物中的低卡甜味劑和風味提升劑。
赤藻糖醇的甜度為蔗糖的70%,熱量產生極低,約為0.4大卡/克(約蔗糖的10%),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歐盟和日本,甚至允許將其標示0大卡/克,可以說幾乎沒有熱量,對於愛吃甜又怕胖,或是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以作為醣類替代品的選擇。
預防脂肪肝要訣:控制體重+減糖飲食+有氧運動
預防脂肪肝,可以說是刻不容緩!劉伯恩醫師表示,脂肪肝在臨床統計上,已經和許多慢性病有正向關係。要擺脫脂肪肝的形成,體重控制是不二的原則。許多血脂高的患者,只有注意到降血脂的治療,其實體脂的下降,也就是體重的下降才是根本的解決模式。
另外,提醒飲食需要注意,過多的糖分也會轉變成三甘油脂,因此除了減少油脂成分的攝取外,也要減少高果糖成分的食物,例如:餅乾、含糖飲料、麵包等。在平常活中也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只要持之有恆,相信脂肪肝很快便能改善,也可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困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