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2 08:00 by 美忍者 編輯部 |

20121126keiko001

「好想吃片巧克力蛋糕」「再多吃一片餅乾就好……!」能抵擋住這種慾望的人應該不多吧!

很多人以為是意志力不夠才無法忍受甜食的誘惑。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的腦部中樞在作祟。美國最新研究指出,人之所以常常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例如無法控制食慾,其實是由於人的大腦無法自制。

從英國的新聞網Daily Mail 中可得知,血糖值與自我控制能力有相當大的關係。

由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組提出,血糖下降的時候,腦部的自我控制能力將會喪失,由此可知,當血糖降低,腦部將釋放出對甜食的慾望。對肥胖的人來說,此種傾向更為顯著,血糖只要稍微下降就控制不住對於吃的慾望。

研究組指出,會有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腦部為一個需要很多糖分去燃燒的器官,而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中含有很多葡萄糖。但是依健康的角度來看,其實並非如此、因為碳水化合物其實可以分為「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玄米、全麥麵包、義大利麵、堅果及豆類等。而「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則有白色麵包、白砂糖、餅乾、蛋糕、洋芋片、碳酸飲料、冰淇淋等,這些都是含有葡萄糖,果糖的加工類食品。

辛哈教授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在受試者的靜脈中注射葡萄糖,並進行血糖控制後,施行fMRI腦部分析.由FMRI斷層結果得知血糖下降時,腦部報酬機制的2個部位會誘引腦部發出「想吃東西」的慾望訊息。

反應最為顯著的,莫過於腦部前端的前額葉皮質區 (Prefrontal Cortex),這部位為腦部的辨別區,有抑制衝動行動的功效。而當血糖降低時,我們的前額葉皮質區,就會喪失控制腦部的衝動能力,令人難以抗拒的「快吃吧~!」訊息就這樣發了出來。

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前額葉皮質區,會屈服於食慾之下,主要就是因為血糖值。

自我控制能力最低落的時候,是在肥胖的實驗者看到超高熱量食品的時候。

我們由實驗結果得知:「肥胖的人對於美食的誘惑,抵抗力是非常弱的,當血糖值降低到標準以下時自我控制能力也已明顯下降。」此論點也是論文的共同執筆者──南加州大學的凱薩琳.沛琪博士想要強調的重點。

 

看完以上的論點,各位覺得如何呢?

當各位快要敗倒在甜點美食的誘惑下時,與其勉強壓抑想吃的慾望,不如補充些腦部能量,如堅果類及豆類食品等含有健康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其實規律正常的3餐才是真正減肥成功的主要因素呢!

在這充滿著食慾的季節中,不要光強忍著對吃的慾望,了解腦部的運作,換個手段讓我們輕鬆享有曼妙的好身材。

 

 

@譯者:米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999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