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眾對於健康檢查認知的提升,定期健康檢查觀念普及,大家開始願意花金錢和時間投資健康,實踐預防醫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國內執行健檢的機構林立加上健檢項目百百種,到底該怎麼選擇,才能真正「檢」到重點?為了真正達到健檢目的,專家特別帶大家一同來破解坊間常見的6大健檢疑問、拒絕錯誤迷思!
問題1/健檢套餐百百種,是不是越貴越好?
恩主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賴和賢顧問指出,並非如此!事實上「越不起眼的項目,背後都藏著魔鬼」,像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都是健檢中最基本的檢查項目,雖不起眼卻是在健檢項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這些疾病若在早期沒有發現並介入治療,恐造成心臟肥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腎功能衰竭、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皆會嚴重影響日後的生活品質。
問題2/健檢項目怎麼選?哪些值得做?
一般來說,在面對、挑選健檢項目時,最重要的第一條件就是高盛行率,因此愈常見的疾病愈需要檢查,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蟬聯37年為十大死因之首,而多數癌症可透過檢查儀器提早發現病灶,降低治療難度。
但事實上在臨床檢查項目的選擇上,依照不同的條件,選擇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根據民眾年齡、性別、有無家族病史、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也會有所差異。建議網友可向診所健檢中心或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專業的醫療團隊諮詢,找出適合自己的檢查項目。
問題3/需要做高階影像檢查嗎?
賴和賢顧問指出,各種不同高階影像檢查,相較過往一般普遍使用的檢查工具,例如,X光或超音波檢查,主要差別在於影像清晰度。舉例以腹部超音波來說,對於肝癌的偵測率必需搭配血清指標胎兒指數(AFP),才能有效提高。然而,高階影像檢查儀器具備優異的解剖定位功能,可以更精確地找出病變所在,在小病時發現介入治療才不致變成大病,或等到發現為時已晚,不免令人遺憾。
問題4/健康檢查應該多久做一次?
賴和賢顧問表示,「每個人所適合健檢週期是評估出來的,而不是隨便說說!」,建議大家依照自己的健康狀況和需求,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以規劃適合的健康檢查計劃,並提供以下4點給大家作為參考:
1.和疾病的種類有關:愈惡性的疾病篩檢間隔應越短。例如,肝癌高風險族群B、C肝帶原者,因惡性肝腫瘤倍增時間較短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腹部超音波。
2.和工具的敏感度有關:敏感度較低的檢測工具,就建議將檢查間隔縮短。
3.和可以忍受的失誤率有關:良性疾病可以忍受失誤,惡性疾病則不可忍受
4.和治療計畫有關:治療中的血脂肪或血糖,則多半每3個月要追蹤一次。
問題5/健康檢查非萬靈丹?
賴和賢顧問也強調,健康檢查只是篩檢工具,健檢範圍是有限的。但疾病千變萬化並非單靠健檢就會現形,仍需民眾的疾病史、醫師問診、進一步侵入性檢查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因此其提醒,民眾有症狀時第一件事是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釐清原因、對症治療,而非做全身健檢。
問題6/市面上健檢機構林立,如何挑選?
「好的健檢取決於三大因素」首先是檢驗工具的品質、二為是否有專業醫療團隊為您解說、三是否有完善的轉診後續照顧系統。從檢查前至檢查後擁有完善的流程與管道,最後由醫師總結說明當次的健檢結果。如果需要更進一步檢查或就醫評估,健管中心將協助安排轉銜至各科,進行後續的追蹤或治療服務,不怕報告出爐後仍一頭霧水或無所適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