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菸、無肺癌家族史,仍然有可能罹患肺癌,甚至是「多發性肺癌」。1名53歲張女士平時身體健康,無肺癌家族史、病史,也無吸菸惡習,日前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健康檢查,卻發現左、右肺部出現毛玻璃狀病變,前往胸腔外科門診,經過檢查診斷為左、右肺兩肺都有腫瘤,為第一期肺腺癌。

dooftw-imagebillboard-c2e9xf4x0938x0330-m.jpg

https://page.line.me/mjbox
MJBOX多用途隨身包 多款選擇/附背帶行李箱 旅行箱 BEAR BOX時尚香奈兒系列20吋 行李箱28+24吋 ABS材質 花花系列【Gate 9】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鍾政錦醫師表示,多發性肺癌腫瘤徹底切除,可提升5成以上存活率。(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由 華人健康網 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鍾政錦醫師表示,多發性肺癌腫瘤徹底切除,可提升5成以上存活率。(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肺癌好發族群,不再僅是菸癮者及具肺癌家族史者

根據衛福部數據資料顯示,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在台灣,每年有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且每年新診斷罹患肺癌者約有1萬3000人。一般而言,吸菸為罹患肺癌的高危險因子,但隨著生活形態與空氣品質改變,肺癌好發族群,也不再僅是菸癮者及具肺癌家族史者。

 

多發性肺癌腫瘤徹底切除,可提升5成以上存活率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鍾政錦醫師表示,過往若在病人肺部發現兩處以上的病灶,多視其為轉移性末期癌症,僅能透過化療、放療等內科保守療法治療,5年存活率小於10%;但醫學觀念日益進步,近年發現在同樣的致癌因子和基因下,左、右肺有極大可能同時出現病變。

上述患者張女士,檢查診斷發現左、右肺兩肺都有腫瘤,屬於第一期肺腺癌。後來透過胸腔內視鏡手術,執行左上、右上械狀切除,切片確診為第一期肺腺癌,康復後持續於門診追蹤。

電腦斷層顯示兩側肺部各有毛玻璃狀病變。(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由 華人健康網 提供 電腦斷層顯示兩側肺部各有毛玻璃狀病變。(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鍾政錦醫師指出,常見肺癌細胞的組織型態有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胸腔科醫師評估電腦斷層與正子攝影等影像,若無擴散,便會透過胸腔鏡切除病灶進行化驗。許多病患在病理化驗後,若發現兩處病灶為不同癌症型態或同為癌前病變、第一期肺癌等原位癌時,便可確定為「多發性肺癌」,此時如能將腫瘤徹底切除,將可有效提升5成以上存活率。

肺癌手術治療以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為主流 傷口小、復原快

現今肺癌手術治療以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為主流,醫師會考量術後肺功能的保留,視多患者的腫瘤大小、位置及期別,選擇楔狀切除、肺節切除、肺葉切除或肺段切除。

有別於傳統胸腔鏡手術至少需要2至3個小傷口,才能完成手術,此技術需經由肋骨間隙或劍突下進入胸腔,僅需一個傷口便可在一次手術中同時切除左肺與右肺的病灶。雖然技術難度較高,但具備傷口小、組織傷害少、疼痛度低且復原時間快等優勢,讓病人可獲得更好的預後與生活品質。

55歲以上的肺癌高危險群,可多加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鍾政錦醫師提醒,即使為多發性肺癌,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切除,並定期追蹤,都能享有好的預後,因此民眾無須過度擔心。建議55歲以上的肺癌高危險群患者,可多加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肺部病變,早期診斷與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999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