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長輩也愛趁你不注意時,亂餵小孩東西吃嗎?根據一間媒體報導,中國有名媳婦與婆婆同住在屋簷下,平日裡並沒有過多的衝突,大家同住一個屋簷下也還算和諧,卻沒想到這一切在孩子生下來後,有了變化。
孩子特別喜歡「奶奶」泡的牛奶
自從媳婦生下孩子後,婆家都會幫忙帶孩子。剛開始媳婦發現,婆婆會私自在幫孩子泡奶時多加2匙,儘管媳婦多次告知婆婆這樣會對小孩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但婆婆還是會堅持己見,因為她深怕「孩子吃不飽」。更讓人心累的是,經過媳婦一直不斷阻止、解釋,婆婆也僅口頭答應,仍是會時不是多加奶粉給孩子。(推薦文章:正確沖泡奶粉這樣做)
而這天發生了讓媳婦忍耐不下去的事情,媳婦突然發現,怎麼孩子比較喜歡喝婆婆泡得奶,大於自己泡得,心裡直覺怪怪的,她打算親自試喝一口,不喝不打緊,一喝嚇一跳,這給孩子喝的奶,不僅是比較濃的問題,還非常甜!質問之下,婆婆才坦承自己除了沒有改掉多加奶粉的壞習慣外,還會再補加一勺糖在裡面。媳婦聽到差點沒有暈過去,馬上帶孩子到大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小孩因為過度攝取糖份,出現腸胃消化不良的情形。
孩子吃糖8大壞處
許多爸比、媽咪或是家中長輩,只要寶寶哭鬧不休或撒嬌,就習慣性使用甜食來當做安撫寶寶的工具,像是糖果、餅乾、巧克力、軟糖、果凍、布丁、養樂多、果汁、汽水、奶茶等,這可能不知不覺養成寶寶愛吃甜食及愛喝飲料的習慣,這種習慣將對寶寶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1.吃不下正餐
在不對的時間讓寶寶吃甜食,只會讓寶寶有飽足感,無法吃下正常三餐或是喝奶,衛生福利部建議,選擇食物首要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應注重五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均衡吸收,但是若只吃零食而已,等於只吃下了加工精緻後的糖及食用色素等人工添加物,原本需要的脂肪、維生素等反而都沒有吃到,導致營養不均衡。
2.過動及情緒不穩定
寶寶和大人最大不一樣是骨骼、肌肉及腦部都處於發育狀態,醣類在人體代謝時,必須仰賴維生素幫忙,一旦體內維生素不夠又過度攝取糖分,就會使醣類代謝時不完全氧化,造成乳酸等其他代謝產物堆積在身體各部位,若堆積在寶寶腦部,便會使得寶寶有過動及情緒不穩的情況。研究也發現許多零食內含有咖啡因,過小的幼童攝取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興奮、容易產生焦慮等症狀。
3.注意力不集中
食用少量甜食會讓心情暫時愉悅,但蛋糕、飲料等高糖分食品皆屬於單糖類,進入體內很快就會被吸收,因此維持能量持續力低,當孩子多吃就會影響大腦的續航力,容易變得昏昏沉沉,影響專心度與學習力。
4.骨質疏鬆
高脂及高糖的食物會影響鈣質吸收,提升骨質疏鬆機會,因為飽和脂肪中有「脂肪酸」,脂肪酸與鈣質結合會產生皂化反應,這種反應會使鈣質不容易溶解被人體吸收,糖分則會影響腸胃道,妨礙鈣質被吸收的效果。
5.增加蛀牙機率
寶寶吃完甜點後通常不會立刻刷牙,讓糖分長時間滯留於嘴巴內,使牙齒酸化並滋生牙菌斑,傷害牙齒琺瑯質,造成牙齒酸蝕,增加蛀牙的機會。
6.肥胖
吃糖果、零食、甜點是一種習慣,如果讓寶寶覺得要吃糖才會開心,沒人制止就會繼續吃下去,若是零食加上正餐,很容易使一天所需熱量超標,且攝取過多糖分會轉變成脂肪,累積在體內,若再加上缺乏運動的話,眾多疾病就會衍伸出來。研究更顯示,寶寶小時候胖就是胖,長大以後會持續胖下去,因為小時候的飲食習慣已經養成,沒有改變就會繼續胖。
7.代謝症候群上身
吃糖果後,會使得生物體內調節血糖濃度的內分泌激素「胰島素」上升,因為當血液中的血糖濃度上升後,胰臟就會開始分泌胰島素,促使糖分能夠進入細胞被消耗掉或者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久而久之就會儲存過多脂肪開始肥胖,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大增,代謝症候群所指的是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腹部肥胖及高尿酸與凝血因子的不正常等。
8.容易過敏
甜食、飲料幾乎都含有人工色素等食品添加劑,五顏六色的設計可以刺激寶寶的食欲,但這將容易引起寶寶的鼻子、皮膚或其他過敏症狀,且人工色素在保存過程中可能混進砷、鉛或其他有毒物質,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和神經行為,所以最好儘量避免購買顏色鮮豔的食品或飲料。
(延伸閱讀:【婆媳讚不戰】過年看到公婆爺奶猛餵孩子吃糖時,血壓飆高前先看這篇!)
(延伸閱讀:不要再用糖果獎勵了!甜食吃太多孩子健康大受影響)
留言列表